媒体中心

        从隆重揭幕到赔光血本,仅用了一年时间


        温哥华“楼顶农场”曾被当作“都市绿色环保建设样本”郑重推广,可如今这家农场已奄奄一息,破产几成定局。最新财报显示,2013年经营这家“楼顶农场”的Alterrus公司累计向17个债权人欠债340万加元,最终无力偿还且资不抵债。这个市政府投入并看好的“楼顶农场”,从隆重揭幕到赔光血本,也就花了一年时间。


        栽花种菜蔚然成风


        加拿大西海岸气候适宜,生活节奏缓慢,许多人前庭、后院齐全,栽花种菜蔚然成风。温哥华市面积不大,人口密度却不小,市区寸土寸金。温哥华市早在2007年就有所谓都市菜园计划,主推人是前任市长苏利文。当年市政府拿出2010块小块土地,变更用途供市民种菜。政府不但不花钱,还能有所收益,而市民则多了一处难得的休闲场所,可谓皆大欢喜。
        2009年,号称“环保市长”的罗品信上任后推出了一系列注重环保的创新市政规划项目,其中重中之重,就是“楼顶农场”项目。加拿大许多城市建筑物的屋顶都别具一格,平屋顶上栽花、种草,甚至建成很像样的休闲花园,透出勃勃生机,当地人管这叫“绿色屋顶”。
        温哥华市是“绿色屋顶”的急先锋,早一些的,有落成于1999年,位于18层办公楼顶端的、著名的凯泽资源大楼屋顶花园,较新的,则有为2010年冬奥会新建的会展中心楼顶花园,因此罗品信在力推“都市菜园”时看中屋顶并非偶然。

        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进行屋顶绿化节能测试后公布的数据表明,没有进行屋顶绿化的房屋空调耗能为6000至8000千瓦/小时,同一栋楼屋顶绿化过的房间空调耗能为2000千瓦/小时,节约了70%的能量。一方面,通过绿色植物本身的机能,降低屋顶表面和室内的温度,减少空调的使用来节约电力。另一方面,绿色植物能减少空气中的有害飘浮物,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。
        据估算,如果将整个城市的屋顶都利用起来进行绿化,那这个城市中的二氧化碳要低85%。不但如此,绿色屋顶还能够吸收雨水,防止雨水流失,据说修有绿色屋顶的建筑,其蓄水池和排水管的容量、流量,都可以设计得比较小。


        运营 
        多方反对
        选址一波三折


        “楼顶农场”2010年初规划,当时规划的地址是温哥华唐人街乔治亚大街停车场的屋顶,申请经营者,则是温哥华东区负责回收废饮料罐的民间组织Unitde We Can(UWC),但这个提议几乎立即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,因为那幢楼是“老爷楼”,周围人口稠密,一旦在屋顶开设菜园,又是水又是肥,弄不好整幢楼的墙壁、地板,都会被霉菌苔藓之类“绿化”了。
        不死心的市府和UWC转而打算进军华埠广场楼顶。华埠广场是历史悠久的温哥华唐人街中心建筑,消息传出,华埠各大团体群起反对。他们反对的理由,除了和停车场如出一辙的安全、清洁外,菜园异味对华埠商业环境的干扰,以及市区菜地可能出现的经营危机,都被一一提出。鉴于华埠反对声浪高涨,2010年5月28日,温哥华市府宣布取消在华埠广场楼顶建菜园的计划,转而另行择址。


        问题百出
        一年奄奄一息


        此时许多关注者、包括不少支持“楼顶农场”计划的人士都提醒市府,这样的市区菜园经营成本高,投入产出比会很不理想,如果设在楼顶,还会额外增加许多维护费用,建议要么取消,要么改为地面农场。但罗品信市长坚持认为,楼顶农场可以减少市区占地,又能增加绿化面积,而且避免从外埠运进蔬菜的“碳排放污染”和运输费用,因此“绝对不会赔本”,最终在2012年七八月间择址市中心理查兹街某停车场楼顶建造,11月下旬投入使用。也就是说,其实这个市政府投入并看好的“楼顶农场”,从隆重揭幕到赔光血本,也就花了一年时间。
        今年1月公布的财报显示,2013年经营这家“楼顶农场”的Alterrus公司累计向17个债权人欠债340万加元,最终无力偿还且资不抵债。这个当初被市府郑重介绍为“投资小、回报多”的“绿色市政项目”,建设总耗资也不过200万加元。


        教训
        忽视市政财力和成本


        许多分析家指出,罗品信一味追求“环保主义”却忽视市政财力和运营成本,是导致“楼顶农场”破产的主要原因。一些对“绿色屋顶”持批评态度者指出,这种屋顶最大的问题就是贵:屋顶不可能铺设厚厚的土层,根系发达的树木难以存活,就是草皮也不易保养,需要特别的、持续不断的照料,而这些都会增加建筑的成本和日常维护费用。相对于“绿色屋顶”,“楼顶农场”还要解决更多的问题,如施肥、病虫害、异味污染等等,成本自然更高。


        政府计划“好大喜功”


        市政府最初的计划就显得好大喜功:罗品信强调“楼顶农场”可帮助温哥华市实现蔬菜自给,这本身就经不起任何推敲——因菜地面积小,气候不适宜种菜,整个大温哥华都市圈都一直不能实现蔬菜自给,而要大量进口美国蔬菜,区区一块楼顶上的菜地,又能解决多少问题?
        加拿大是三级政府体系,市一级政府财政来源最稀缺,却要担负许多琐碎的、与市民福祉相关的市政建设、维护工作,花钱地方不少,将过多资金投入在“楼顶花园”这类不但要大量花钱、还可能不断赔钱的工程上,就势必在市政服务范畴内减少投入,到头来市府、市民两头受罪。


        华裔赢面子输里子


        华埠在整个计划推动、实施过程中,扮演了批评者、抵制者的角色,并成功迫使“楼顶农场”迁址,一些在迁址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华人团体、个人因此以“有先见之明”自矜。
        但有人指出,华裔也只是赢了面子,输了里子:他们当初抵制、反对,立足点只放在“让楼顶农场远离华埠”这样狭隘的诉求上,这是典型的“各家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”逻辑,结果是楼顶农场另择吉地开张、最终资不抵债破产,华埠居民远离了农场,却依旧未能远离农场破产所捅出的财政窟窿——别人楼顶上的“楼顶农场”赔了钱,包袱依然会分摊给每个市民。


        反思
        政府造绿
        应该怎样进行


        相对于让周边商家怨声载道的自行车专用道计划,“楼顶农场”好歹真的种出了蔬菜,而市财政背负的这个“绿色包袱”,论沉重,也远不及近在咫尺的会展中心这个联邦、省、市三级政府力捧的重点工程,不过却可能给加拿大各地的政府造绿热潮适当降温。
        由于既贵且麻烦,建筑商和业主们事实上对绿色屋顶并不热衷,为此加拿大政府采取了软硬两手:一方面,联邦自然资源部提高能效办公室设立了一系列奖励鼓励措施,刺激建筑商和业主选择绿色屋顶;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强制推行绿色屋顶计划,如多伦多就在2006年2月推出“使屋顶绿化快乐”的全面建设绿色屋顶规划,强制在某些城区推行绿色屋顶,并设立奖项,奖励推行绿色屋顶积极的业主。
        “楼顶农场”在短短1年间从辉煌登场到灰头土脸谢幕的过程,恐怕会令许多决策者不得不冷静下来,认真去找寻“绿色”、“金色”(财政)、“红色”(赤字)间的平衡点。